铸平安“金字招牌” 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09-10-27  分享到:

 

铸平安“金字招牌”  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梧州市扎实推进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策划统筹  李峻峰  记者  李继远  特约记者     通讯员  马华炎

 

新中国60华诞之际,这是让三百多万梧州人民无比激动的一天!99日上午,自治区主席马飚一声令下,从梧州火车站徐徐开出的首列客运列车,带着梧州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美好憧憬加速前行……

随着洛湛铁路建成通车,南广铁路、柳肇铁路的加快推进,马江至梧州、梧州至贵港、岑溪至筋竹等高速公路的加快施工……梧州市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思路非常明晰,整个梧州的科学发展正呈风生水起之势。

  西江,“黄金水道”流金淌银千帆竞发风起云涌正当时。

  梧州,“百年商埠”声名重振科学布局加快发展在崛起。

梧州市平安建设4年来,随着10大机制保障平安建设顺利推进,各级领导身体力行参与平安建设,一路春风一路高奏平安、和谐的凯歌,平安建设“亮点”频闪,梧州老百姓安居乐业,平安幸福指数逐年节节攀高。梧州“打造广西最安全最稳定城市”的目标更加现实,维护了梧州社会的持续稳定,为梧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平安梧州是最大民生”

发展在建设者手里,平安在百姓心中。“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平安梧州是最大的民生。”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说。梧州市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他们的决策者们从中悟出了一条真理:安则兴、乱则衰,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走平安之路就是走经济振兴之路,走社会和谐之路,平安建设筑牢了梧州繁荣和稳定的根基。

“不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不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大的社会治安事件”,近年来,梧州市委书记在参加的第一个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就向各级各单位立下了军令状。7个县市(区)“一把手”在会上向市委书记庄重的递交了平安建设承诺书。
    象这样的措施几乎成了梧州每年平安建设的前奏。

梧州把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件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平安”创建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命令、“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坚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三是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三次市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综治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争创工作任务,进行督察指导;四是坚持在重大活动中主要领导亲自参与,亲自动员;五是坚持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出面解决争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委书记刘志勇、市长王凯多次听取全市综治及平安建设情况汇报,指出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越要坚持将综治平安创建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和全市工作重点,创造性提出破解稳定难题的新思路和新对策,不断完善平安梧州的时代命题。为此,市委书记刘志勇、市长王凯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对平安建设工作做到了会议常议,讲话常提,下乡常问,工作常抓,经常深入一线察看、指导、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平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协调,“特事特办”,全力支持平安建设工作开展。

为实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执法公正、群众满意”,让梧州成为广西最稳定、最安全的城市。梧州市平安创建按照“五个一”的要求稳步开展推进,即提高一个认识、突破一批重点、建设一套网络、锤炼一支队伍、唱响一支旋律。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建设平安梧州实施方案》、《建设平安梧州考评办法》、《梧州市建设平安镇评分标准》、《梧州市建设平安单位评分标准》和〈〈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基层维稳“军团”化解纠纷

以矛盾纠纷调处诉求中心为载体的“大调解“体制,是梧州市在全区首创的综治工作品牌。梧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说,当前大量的矛盾纠纷是可以解决在基层的,关键是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实基层维稳“军团”的力量。

目前,梧州市创立以领导大接访活动为统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调处诉求中心为核心,行政村及综治成员单位诉求工作站、城区派出所治安司法联合调解室为基础,村屯治安信息员及法律助理员为前哨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将“坐堂问诊”和“下乡巡诊”结合起来,把维稳触角深入基层。

20056月份以来,梧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联手,在城区派出所推广治安、民调联动调解新机制。对于由110接警和群众报告等方式汇集到派出所的纠纷,由公安民警先期出现场、记笔录、固定相关证据,或由公安民警直接接待、受理,值班所长对纠纷性质进行初步的甄别、分流;对治安案件交由民警负责处理,民间纠纷交由人民调解员负责处理。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梧州市在平安建设中的这一创新之举,群众交口称赞社区调解室是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的“110”,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及原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祖意的充分肯定,认为这个平安建设的小试点,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向。

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梧州市滚动排查、滚动调处,综治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而分布在各社区、小区、村(委)的调解室,则起到了矛盾“减压阀”的作用。

农村的稳定工作始终挂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的心头,他经常深入广大农村进行调研,写出了《农村稳定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调研文章, 并于20078月率先在全国创举性地建立了农村法律助理员队伍。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物色、培训、管理,在每个村培养一到两个农村法律助理员。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近2000名吃土菜、说土话、解土事的“土律师”活跃在普法护法和维稳工作第一线,这些农村法律助理员肩负着“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维权员”职责。

兰炳权在蒙山县新圩镇四联村土生土长,自从两年前担任村里的法律助理员以来,每逢村里发生纠纷,他都亲自出马,为群众调纷解争、排忧解难。今年212日,该县某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误毁当地群众的祖坟,由此引发纠纷,形势危急,幸得他及时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并疏导劝阻群众,才平息随时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朱育兆书记把这支基层维稳生力军比喻为永不撤走的法制宣传队伍、无处不在的社情民意信息队伍、服务于邻里乡亲的法律顾问和召之即来的纠纷矛盾调解队伍。从2007年队伍组建到今年5月底,全市农村法律助理员发挥了单独调解或由乡镇司法所协助调解的纠纷共8638件,制止群体性械斗12起,防止群体性上访8起。案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6%
                      
打防结合确保长治久安

  发展靠稳定,和谐需平安。一个城市的稳定与平安最直接体现在社会的治安面上。近年来,梧州市加快推进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打造平稳的社会治安局势。

  今年以来,市公安机关从解决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切身、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快侦快破为原则,突出重点连续作战,深入开展命案侦破、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等专项斗争,相继侦破了一批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藤县的社会治安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我市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刑事伤害和黑恶势力横行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梧州市公安机关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大案要案的侦查,先后破获在藤县太平镇某游戏机室门口发生的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抓获以黄某为首的涉恶犯罪团伙等,有效整治了一批突出治安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其他方面因素的诱导下,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在全市也有所抬头,群众反映强烈。副市长、公安局长孙以万及早作出部署,指挥全市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案件特点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该类刑事犯罪。今年上半年,全市破获四类可防性案件651件。  

日前,先后辗转广西多个地市和广东、湖南两省各市、县地区,行程两万余公里,我市公安机关还破获了一起今年以来广西最大的跨省盗销机动车案,抓获盗窃机动车、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30名,核破各类刑事案件29起,并缴获被盗汽车27辆、摩托车4辆,涉案价值近300万元。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该市还强调治安防范的重要性,打防结合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目前,梧州市区及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和岑溪市全部完成“三台合一”的“天网工程”,安装的“电子眼”近500个。按照抓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要求,梧州市全力构建社会面的防控网络、特种行业、重点场所和要害部门的防控网络、社区治安防范网络、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防范网络和边缘地区的治安联防网络等“五张网络”。

苍梧县加强省际区域联防,坚持边界联防制度,联防镇实行接警首问责任制和情况反馈制。凡边界群众报警、求助,无论是否是本地管辖,一律无条件尽快处置。继苍梧县木双镇与广东省封开县大洲镇、都平镇、大玉口镇、江口镇建立了“两广两县五镇”治安联防制度之后,苍梧县梨埠镇、石桥镇、沙头镇又与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信都镇、铺门镇以及区直大桂山林场建立了“两市两县(区)六镇一场”治安联防制度,有效地加强了苍梧县周边地区的治安防范能力,使治安盲点变成治安亮点。几年来,联防点没有发生过群体性事件。

群防群治由点到面,梧州市区共建有20支昼夜巡防队,每个县(市)政府所在地建立的一支20-42人专职治安巡防队。全市每个乡镇已组建3050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全市共有信息员2454人,因信息及时,很多群体性事件被及时调解处理。目前,梧州7个县(市、区)和66个乡镇(街道)以及市综治委成员单位2007年度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均已达标。

梧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孙以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要完善一个“体系”(打防控)、做好“天上和“地上”两篇“文章”(即“天网工程”和组建一支特巡警支队)、磨利刑侦攻坚克难和刑事技术两把“尖刀”,下三剂猛药,为梧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作为全区首个普法艺术团——梧州市普法艺术团于2007年成立,梧州市利用这个普法“大舞台”,把普法戏送进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宣传禁赌禁毒,配合好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中心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整治和城区拆迁中的法律法规的宣传。

筑牢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多年来,梧州市始终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平安梧州”的治本之策,以此夯实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根基。

  平安不平安,关键还得看防范能力。今年612日,该市组织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民兵应急分队近1000名警力在藤县藤州镇成功举行了一次多警种及民兵应急分队集结待命演习,检阅各参演单位联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动作、后勤保障等实战能力,为预防和妥善处置全市各项群体突发性事件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为健全基层治安防范网络,该市坚持抓好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等政法综治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公安机关三基” 建设,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实现了城乡警务工作全覆盖。目前,市公安局90%的基层所队必须配备实战需要的非致命性武器和防护性、处置性、阻挡性装备已经基本到位和即将到位。另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对政法综治工作的累计投入在两亿元以上,为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即将投入运行或正在建设中的洛湛、岑茂铁路的基层护路工作,梧州市综治委铁路护路办还构建了市、县(市、区)、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构,组建40支义务铁路护路联防大队、中队及队员128名,摸清铁路沿线的基本情况,初步构建起全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确保铁路顺利建设和铁路沿线社会稳定。

以小安促大安,才能实现真正的平安。在深化平安建设活动中,梧州市在全区率先启动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以基层平安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延伸触角,不断巩固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村村、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以及无邪教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的创建成果,并创造性开展平安景区平安小区平安市场平安铁路等创建活动,把平安创建领域拓展到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努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平安梧州

建好“民心工程”铸就“金字招牌”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民生的保证。保民生,离不开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保增长,同样离不开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平安建设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只有在一个稳定、安宁的环境中,人民群众的心理安全指数和生活幸福指数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平安是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是一座城市的明信片。

梧州市以创立和开展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为契机,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方案》,为来访群众解决了一批涉及城建、环保、征地拆迁、住房等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在保民生的同时,也有力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梧州市围绕加快梧州发展、改善民生这个大局,全面落实保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和责任,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平安梧州为目标,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妥善处置群众来信来访,集中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及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今年7月份以来,该市部署开展市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群众活动,掀起了一场“矛盾调解大会战”,市委书记刘志勇、市长王凯以及其他市领导亲自到市信访办 “坐堂问诊”和下基层“巡回会诊”等方式相结合,接访群众。同时,针对当前滚动排查出来的14类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分别由17名市党政领导带案下访。

截止至9月份,梧州市以及所辖的7个县市(区)125名党政领导参与接访、约访和下访,共接访群众近300批次,就地解决群众的各类问题近100件,1000余上访群众“心头结”得到化解,从源头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如今,在梧州新兴菜市场经营干货的档主刘玉信说:菜市场往往是偷窃案件的重灾区,过去新兴菜市也有不少小偷,但现在都已不见踪影了,市民群众都觉得很安全。” 市民群众安全感提升的背后是该市保稳定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在自治区建设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战略的奔涌大潮下,梧州市立足于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科学发展定位,牢牢抓住再生资源、陶瓷、中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临港工业布局,全力打造西江沿江经济带。

2009923晚,一台主题为“和谐欢歌”的晚会在梧州上演,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为本次晚会精心创作了主题曲《政法人之歌》。保稳定,让和谐与发展并举,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正成为梧州的主旋律。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