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诊专家”架起联调室“高速路”
——梧州市长洲区公安机关创新社区联合调解机制解纠纷
为破解基层联解新课题,畅通纠纷调处新渠道,今年以来,梧州市公安局长洲区分局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后,在社区推出一套创新联合调解方法——“坐诊专家”联解法,并在大塘派出所进行试点。一流的调解环境,加上一流的“专家”坐诊,长洲分局的派出所警民联解室架起了化解矛盾纠纷的“高速路”,为全面推广创新联解法当起了“排头兵”。
近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孙以万到该区大塘派出所联合调解室视察指导时,对创新的“坐诊专家”联解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要“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坐诊专家”亮相社区,群众任意选“专家”
2005年6月以来,梧州市公安局长洲局和司法局联手,在城区派出所推广治安、民调联动调解新机制。对由110接警和群众报告等方式汇集到派出所的纠纷,由公安民警先期出现场、记笔录、固定相关证据,或由公安民警直接接待、受理,值班所长对纠纷性质进行初步的甄别、分流;对治安案件交由民警负责处理,民间纠纷交由人民调解员负责处理。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梧州市在平安建设中的这一创新之举,群众交口称赞社区调解室是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的“
一直以来,长洲公安分局社区警民联合解室充分发挥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桥头堡”作用,及时妥善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但随着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加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激烈化的趋势,而基层派出所尤以年轻干警为主力军。由于社会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年轻民警在主持调解工作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在错综复杂的纠纷案件中难以一锤定音。
“坐诊专家”联解法就是从分局机关科室和社区群众中发展一些社会经验丰富、政治责任心强、有公信力的老民警、老干部来担当派出所警民联合调解室的“专家”调解员,并参照医院专家制,将“专家”调解员的照片、姓名、经历、特长等信息公布在联解室内“专家栏”里。
“专家”们每周到派出所联解室“坐诊”两天,调解预约的纠纷案子,其余时间派出所接到纠纷案时,就通知“专家”调解员到场“出诊”。纠纷案的当事群众,既可以按照联解室内“专家栏”的信息,自行指定某位“专家”主持调解,也可以由派出所民警结合案件性质和“专家”调解员的特长,推荐某位“专家”。为了确保“专家”们随到随调,分局还规定尽量不安排机关科室担任“坐诊专家”的民警参加其他警务活动,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
“专家接诊”一锤定音化纠纷
到目前,长洲公安分局所辖的五个派出所全部建立了警民联合调解室。今年初,该局还拨出4万多元专项经费,按照公安厅统一标准为联解室完善电脑、档案柜、制度流程牌等硬件设备,每个联解室配备2至3名“坐诊专家”,还有若干名人民调解员。
今年以来,大塘辖区的国龙花园(二期)小区发生的国龙公司与桂东公司双方之间停车场所有权纠纷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双方矛盾逐步升级,愈演愈烈,多次聚众互相指责、谩骂,甚至双方组织几十人聚集在小区内对持,随时可能发展为群体性事件,小区居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纠纷发生后,长洲区委政法委多次组织公安、法院、办事处、社区等部门与当事双方代表开展联合调处。工作中,大塘派出所委派经验丰富的分局法制科科长郭清奇和国保大队主任科员曾旭宁担任派出所联调室“坐诊专家”。郭科长曾经长期在基础派出所工作过,法制知识全面,群众工作了得;老曾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担任过10年的分局秘书科科长,在组织协调工作方面经验丰富。这次他们两位“专家”搭档,深入掌握案情,预先制定好调处方案,对双方当事人合理理顺情绪,适时加强法制教育,耐心讲道理、摆事实,并在工作中不断善于感受当事人心理变化,灵活进行疏导,最终架起双方信任的桥梁,为平息这起历经大半年的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2月份,由于征地和污染补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几十名倒水镇倒水村的村民拦住了村中万头猪场的出入口。猪场工人和村民双方互不相让,形势一触即发。为了及时平息矛盾,派出所马上请来了联解室的“老专家”岑焕新。老岑是一名当地退休老干部,曾担任分管政法的副镇长10多年,还做过乡镇派出所的所长,十分善于农村纠纷调处工作。老岑一到现场,马上热情地与双方带头人拉起家常,为双方消消气。由于对万头猪场的情况十分熟悉,老岑调解起来轻车熟路,不时还冒出几句本地土语笑话,逗得大伙儿直乐。最终双方同意重新丈量土地进行补偿,一场矛盾就在双方握手言和中平息了。
经过实践,由于“专家”们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丰富,公信力和权威性强,在联合调解中起到了一般年轻民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坐诊专家”联解法既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余热,又一改年轻民警在调解工作中束手无策的局面,更是为基层派出所大量减少纠纷工作量,缓解警力紧张。今年以来,分局各联解室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40多起、成功调解323起、成功率达到95%。
(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张 程 谢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