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青春砺金盾
——梧州市公安局长洲分局办证中心创建“全区青年文明号”纪实
“大爷你慢走,以后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找我们……”当民警把办好身份证的兴龙社区陈大爷送出门口,此时已经是傍晚的6时40分了。这是近日记者到梧州市公安局长洲分局办证中心采访时亲历的感人一幕。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心是司空见惯的;能将方便送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是我们中心民警的心愿。”该中心的创建青年文明号号长、户籍科长关和平谦虚地说。他指着一条醒目的标语说道:“群众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办证中心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的窗口示范作用,弘扬时代精神,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创优为重点,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青年文明号”的内涵,脚踏实地地谱写一曲“青春热血铸警魂”的壮丽之歌。日前,长洲公安分局办证中心被自治区公安厅、团区委命名为“2008年度全区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这是梧州市公安系统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窗口单位。
领导重视,以创“号”为抓手塑造形象
2007年初,长洲公安分局新的领导班子非常重视“青明文明号”的创建工作,把“政治建警,素质强警” 和创建青年文明号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民警素质,推动青年文明号活动深入开展。局长梁兵、政委黄健生亲自对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经过分局党委研究,决定以办证中心创“号”的契机,作为加强警民和谐关系、树立公安机关的形象、弘扬行业文明的切入点。长洲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进生听取汇报后,也非常重视,并对创建工作给以指导和支持,先后争取财政划拨专项资金30多万元,给中心购买了10台电脑、面包车及办公用品等设施。
长洲分局办证中心现有民警5名,平均年龄为27岁,均为党团员青年民警。为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责任心强、富有进取精神的队伍,科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措施,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
民警在深入开展实施“青年文明号”的各项活动,通过建立学习制度,议事、报告制度及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民警“政治建警,素质强警”的意识,正是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较高的业务技能,使办证中心队伍迅速成长并保持着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为“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工作中,坚持维护社会治安政治稳定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并重的原则,忠实履行“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承诺,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以及治安行政管理中都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快速反应,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爱民架起“连心桥”
“您好!我们民警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这句话已经成为在办证中心“青年文明号”创建过程中再朴实不过的开场白,在辖区民警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长洲辖区管辖总面积377.76平方公里,总人口14.4万人,地处梧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的前沿地带,治安形势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面对这些问题,办证中心的民警紧紧以服务群众,维护治安,构建和谐为主题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号召全体青年团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创一流,为确保辖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作积极贡献。
2008年底,办证中心在副局长方有庆的带领下开展走访活动,他们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深入辖区企业、学校和街道(村屯),了解人口居住的情况,特别对城郊结合部的暂住人口的管理进行了调研,对10000多暂住人口管理创造性地实行“旅店式”管理,对流动人口像保姆一样管理服务,让他们也有种“家”的温暖。
民警们说:“流动人口管理得好不好,是辖区社会治安平稳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治安环境恰恰是群众最关心的。”得知5个来自柳州的青年因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时,民警们主动将他们介绍进辖区的企业,月收入近1000元。这些青年说:“我们能有今天,离不开你们民警啊!”
对流动人口群体尚且如此关怀,办证中心民警的爱民之心由此可见一斑。点点滴滴总关情!赤诚的爱民之心,让辖区群众真正感到了温暖。去年10月初,他们在走访中得知,从福建到梧州做生意的周某,其12岁的孩子因户口问题无法读书,民警关和平当即与有关部门协调,在最短时间内帮她办妥了准迁证,并解决了孩子的户口问题。
创新在“便民”中永恒
几年来,长洲公安分局以“青年文明号”为载体,先后推出了“三上门”(送法、送服务、送温暖上门)、“警民换位思考体察民情”、“预警信息进民家”、“群众办事电话预约”等近20项便民措施,使便民工作向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延伸。措施多了,受益的是群众,可辛苦的是民警。现在,每位民警的月均加班时间都超过了100个小时,民警吴春华说:“这点辛苦不算啥,‘青年文明号’单位的民警老不了。”
2008年,办证中心率先在长洲镇、倒水镇和辖区内各中学内开展了历时整整7个月的“二代证流动服务点”活动,主动搭建起上门服务群众的前沿平台。
去年12月份的一天早上7时许,“号长”关和平带领徐莉等三名女民警携带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器材设备赶往辖区最偏远的村倒水镇马水村。车子横渡桂江后走了不到30公里到了一处崎岖山路后启动不了,为了不失信预约的村民,民警们只好搭承村民的摩托车继续往村里赶。搭乘徐莉的摩托车摔了一绞,她咬紧牙关紧紧抱住摄影器材。当他们来到村的田间地头,把办证服务点设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为200多村民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后,披星戴月回到梧州时已经是晚上的9时多了。民警们解决了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群众和在校就读学生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困难。2008年,长洲分局超额完成了区公安厅和市公安局下达的办理二代证任务。
长洲镇龙华村大冲四组84岁高龄的居民卢耀章,因身体多病,行动极为不便,办证中心的民警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接送老人到服务点,老人激动的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说“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够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龙华村的困难户李蔚波,因一场意外事故造成残疾,且被烧伤面部,一直没有勇气拍照。在户政科民警的耐心劝说下,他鼓起勇气来到办证点,在办理完二代证后,向民警请求,希望能为其提供晒相服务,让他能拥有一张自己遭遇事故后的满意照片。民警当即答应他的请求,下班后马上按他的要求为其联系相馆排版晒相,第二天将相片亲手送到他的手中。李蔚波及其家人十分感动,连声说:“人民警察真心为人民,你们真是群众的贴心人!”
我以青春砺金盾,我用文明铸警魂。记者在采访办证中心的民警时,他们都说创“号”不易守“号”更难,他们时刻牢记“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4句话,以一流的服务态度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把窗口擦得更亮,为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
(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张 程 廖静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