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尽“驻村情”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09-02-16  分享到:

挥之不尽“驻村情”

——梧州市检察院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民办实事纪实

 

“再过不久,投资100多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就要建成并投入使用,近万名镇上居民和埌南村群众就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了,将告别祖祖辈辈有30%的人因喝地表水而导致患甲亢、肾结石疾病的历史,这是健康水、幸福泉啊!”,“千言万语还得感谢梧州市检察院派驻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近日,藤县埌南镇埌南村支书周炳权热泪盈眶地对记者说。

200914下午,藤县埌南镇党委书记、镇长和该镇埌南村、界田村村委班子成员16人捧着两面印有“人民检察情系百姓,支援建设不遗余力”、“心系新农村,情暖老百姓”的鲜艳锦旗驱车50多公里来到梧州市检察院,感谢该院对两村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近年来,梧州市检察院选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紧紧围绕“制定一份新农村建设规划、打造一个富裕村屯、创建一个‘农家课堂’培训中心、培育一个产业示范基地、写好一本驻村日记、办一批大多数群众受益的实事好事”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为当地群众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实施,一个个经济实体建立起来,村上的路、水、电、教育、产业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精挑细选指导员,以村为家有后盾

2007年初,梧州市检察院按照市委的要求,认真筛选,派出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的干警担任藤县埌南镇埌南村和界田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同时,院政治部直接对选派的干警负责,加强驻村指导员的经常性教育,花了5000多元为他们购置了摩托车、热水器等工作和生活用品,按规定报销差旅费,拨付开展工作的必须经费,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还专门收集他们的情况汇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该院驻村指导员黎小康、黄祖荣安心新农村建设工作,蹲得住,沉得下,把驻村当成家,为驻村多办好事实事。

“能为村民做好每一件事自己就越快乐,人生就更有意义——为人民服务”,今年春节前,在藤县埌南镇埌南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黄祖荣宿舍里,记者看见在他的《驻村日记》扉页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今年已经50多岁不善言谈的黄祖荣憨厚地说道:自己能为村民办成一件件实事全赖有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是自己干好事干成事的强有力的后盾。

修好“平安桥”,铺建致富路

在埌南村有条白石河,20年前,该村的埌南、双底和莫埌三个自然村的15000多村民集资,在8米高的河上架起了一座20多米长的“双车桥”。由于年久失修又没有安全护栏,在这座桥上每年都会发生意外事故,不是有老人小孩掉下河就是年轻人骑摩托车连人撞下去造成骨折,每逢圩日或者节假日车多人多,村民们经过那里都得提心吊胆,成了村民出行的“担心桥”、“伤心桥”。

2008年初,市检察院卢惠盛检察长听取驻村指导员黎小康和黄祖荣汇报后,亲自来到“双车桥”现场勘察。“早就应该维修这座桥了,一定要建起护栏来”,卢检察长痛心地说,并当即表态在检察院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拨出8000多元帮助修桥。20085月桥修好后,15000多村民出行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这座曾经令村民伤心的桥再也没有发生过事故。“这是座功德桥、平安桥啊!”一位姓陆的村民刚做完农活走过这座桥时感激地对记者说。

连着埌南村委会和双底林自然村的一条5公里长的村道路,路面狭窄,凹凸不平,晴天灰尘弥漫,雨天泥泞不堪,近5000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当地几代人的梦想。驻村指导员黎小康和黄祖荣到位后,决心修通这条公路。他们与村干部一道,亲自写申请报告,跑县、市交通局和扶贫办,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关键时刻,市检察院卢惠盛检察长也多次与自治区、市县有关部门联系协调,争取到资金72万元,今年初,这条道路已经完成硬化工程,当地村民感激不已。另外,在界田村,在驻村指导员和市检察院领导的帮助下争取到前期资金5万元后,一条长4公里的村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扶贫解困暖民心,招商引资强集体

埌南村和界田村的教育事业一直牵动着驻村指导员和市检察院领导的心,他们积极协调争取藤县教育部门的支持。200811月,投资10万元的埌南小学厕所开工建设,今年春季开学,该校400多师生将告别“大便没有茅厕”的历史。投资10万元的界田小学界头分校新校舍也将建成,解决70多个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

2008331,大雨。

今天天气不好,因为工作实在太多了:村里的农田是否灌溉了水?冰冻灾害给村民造成多大损失?界田村委办公楼二楼围墙是否牢固……早上730分,我和黄祖荣骑上检察院给我们新买的摩托车赶回50公里的南村。当到苍梧县新地镇古岭村附近时,我俩的衣服全都被雨淋湿透,但我们没有退缩,冒雨开车到界垌至界田的路上。由于山路没有硬化,道路泥泞,车辆打滑,俩人摔成了一堆,无耐我们只好推着摩托车前进……

这是50多岁驻村指导员黎小康写的《工作日志》。“只有心中时刻装着村民的事情,自己心里才踏实,把他们的事情做好了,自己人生才有意义”,黎小康对记者说。

去年71日早上710分,正在宿舍搞卫生的两位驻村指导员接待第一位匆匆忙忙来的客人古弄村的村民谢永昌。“昨晚下大雨,我们村10几户的房子倒塌了。。。。。。”,指导员二话不说拉起谢赶往古弄村察看,当了解到没有人员伤亡后,又马上协调镇民政办做好救济和安置工作。

去年8月份,市检察院卢惠盛检察长了解到,强降雨导致界田村支书梁仕东房屋倒塌,生活十分困难,他马上发动检察院的干警捐款,并亲自把5000元捐款送到梁支书手中。

为尽快使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2008年,驻村指导员帮助引资200万元在埌南村投资注册了全市第一家白鸽养殖合作社,现放养白鸽8000对,仅此项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同时,在埌南村成立了沙糖桔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种植沙糖桔2000亩,年产沙糖桔180万斤。他们还从广东引来老板在界田村投资种植速生桉和八角。

“能投资9万元修好1600米的大红灌区水利维修工程,解决了全村800多亩农田用水,全靠有驻村指导员的帮助”,界田村支书梁仕东心存感激地说。据统计,2008年,埌南村、界田村村民人均收入就达2000多元。

当好“三大员”,新农村劲吹和谐风

梧州市检察院选派驻埌南、界田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充分利用自己的法律工作者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担当起新农村的普法员、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员”、群众的维权员。2008年,驻村指导员到村后,迅速进入角色,及时摸清村情民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埌南村委与马地村2个村民小组从2000年起就一直发生山林纠纷,甚至打官司上公堂,指导员通过做双方的工作,给他们讲法律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84月,双方终于在《山林权属纠纷协议书》上签了字,成功调解了这起8年之久的纠纷矛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

驻村指导员进村后,针对农村的复杂情况,积极扮演法制宣传员,走村串户,倾听民声,针对一些久拖不解的矛盾纠纷,及时帮助农民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通过矛盾纠纷的排查与调处,促进了邻里团结,维护了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另外,黎小康、黄祖荣两位新农村指导员还协助埌南、界田村委完善村民自治的各种规定和村规民约,推进村的民主法治建设,指导两个村成立治安联防队。2007年以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给村民上法律课和开展劳务培训、技术培训30多次,分发法律、种养方面宣传资料50000份,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100%。两年来,埌南村、界田村如赌博等各种不良现象明显减少,实现民事、刑事案件“零发生”,推动了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莫远文 钟振国)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