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过节,我们站岗,只要把好安全关,我们才能放心。”蒙山县公安局蒙山镇派出所所长黄凌峰对记者说。1月28日,在蒙山县哪啦村,醒狮劲舞闹除夕,在接踵摩肩的人群中,在栩栩如生的雄狮旁……派出所民警“与狮共舞”默默守护寸步不离,甘当百姓“守夜人”,小狮子舞起了大平安、大和谐,民警用脚步丈量平安,以“平安”为年货,以“守护”为祝福,为辖区群众筑起一道温暖的安全屏障。
“谢谢警官,贴上这幅春联,家里就有年味啦!”下午4时20分,接过民警农天送、陆建华送来的春联,75岁的陈大爷乐呵呵地说。除夕,是中国人镌刻在心底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团圆的深厚意蕴。无论相隔千山万水,每至春节,游子们总会踏上归乡的路途,一家人围坐共品团圆饭,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在温馨与陪伴中,人们放缓平日紧张忙碌的脚步,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加油助力。
然而,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农天送说,除夕当天一大早,他和哪啦村网格员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春联来到辖区五保户的陈大爷家中,帮助老人擦桌子、扫地、整理物品,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叮嘱老人在春节期间要注意身体。“民警就要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只有把辖区百姓放心里,百姓才会把自己当家人。”农天送说。
下午5时两位民警又赶往哪啦村法治教育文化园。路上,不断有群众向民警农天送、陆建华打招呼,民警手里拿着厚厚的宣传资料叮嘱大家:“过年期间在家里不要随便点击链接转账,不要接听陌生来电,有疑问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每到农历除夕、春节,我们村舞狮队便会出门巡游、到各家各户拜年,所到之处锣、鼓号齐鸣,醒狮闹春,带来人气和福气,乡里人家看到狮子“进门”,都会出门纳福,热情接待,送上新年红包。”当天下午3时许,在哪啦村法治教育文化园的现场,村和谐农事协会会长黄祖忠向记者介绍。据了解,今年春节,协会全力筹备量足质优的新春文体“大餐”,涵盖文化活动、民俗体验等多个方面。广大村民可以在春节感受多元融合、浓郁热烈、烟火满盈、醇厚古朴的新春年味。
“预备,开始!四平马、三抛、舔脚、对吼、夹腰上、踩肩……”在现场,民警跟着舞狮队队长李瑞权的口令练习舞狮动作。民警身着传统舞狮服饰,手持狮头、身披狮服,在表演中,时而威武雄壮,时而俏皮灵动,在腾转跳跃间展示狮子敏捷、机智、谨慎的各种形态。农天送感触:通过学习舞狮运用到具体警务工作中要一舞“灵敏”——调度有方;二舞“迅速”——处置得当;三舞“指引”——助力创新;四舞“携手”——精诚团结合作。
“让舞狮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我们一直在努力,也希望有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够走近舞狮、了解舞狮、喜欢舞狮,让舞狮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李瑞权说。
晚上7时,爆竹声里,伴随着激昂的锣鼓,狮子沿着宽敞干净的村道,将吉祥与祝福送到每户人家。村民李有明看着舞狮踏入家门,满眼的欢喜:过年了,狮子到家里来纳福很有年味,我们每家都会放爆竹迎接,很热闹!
“看到舞狮表演感觉很有过年的氛围,感觉非常的热闹,希望小孩子们能从小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外出创业回乡带这孩子来看狮子拜年的李瑞金说:年轻人春节都回来了,他们就喜欢听家乡的锣鼓,像乡音一样。
“除夕团圆夜,大家烧鞭炮时要文明、注意安全哦。”民警一边分发燃烧鞭炮宣传资料,一边不忘提醒群众。挨家挨户“金狮送福”过后,狮子队与花镲锣鼓表演者汇聚村里的法治客厅——乡村普法舞台。台上锣鼓齐鸣、雄狮翻舞,台下观众笑语盈盈,掌声不断。
这支“舞狮队”是哪啦村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组建的。“舞狮是一种传统文化,可以让小孩从小接触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强身健体,我们家小孩来舞狮之后,手机都不玩了。”村民彭金全说。
“都是农民,平时干活,闲了就练。”表演结束,彭金全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玩”了10年“舞狮”,既传承文化又锻炼身体,还能给村民们带来欢乐。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正是“村晚”的特色,在接地气的集体文化活动中,他们传递了快乐、喜庆,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
“自从哪啦自然村建设了法治教育文化园,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开展农村普法,不仅村庄更加和谐,也进一步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水平。”村党支部支书蒙刚说道。
村里老人告诉记者,以前邻里纠纷、村民吵架,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现在,村民有了矛盾,首先想到的是找村里的法律顾问、警务助理。现在村民习惯了用调解的方式来解决邻里吵架、建房纠纷,大家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村里卓有成效的普法宣传工作。
作为梧州、蒙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防控体系建设示范点,目前哪啦村创新“金字塔”型的“党支部+和谐农事协会+综治中心户+平安家庭互助组+星级和谐户”的农村管理新模式和探索创新“金字塔”型的“互联网+治安防控”(天网+警务助理+警务观察点+平安红袖章+公共安全应急分队)模式。在梧州市委政法委及市各政法单位支持下,县、镇、村等多方筹措资金,哪啦自然村小天网已经建成投入使用,20多个电子摄像头实现天网全覆盖,利用“互联网+综治”,“微巡防”构建“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逻,村内有联防,线上线下有联动”,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打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孤岛”,连续多年实现刑事、治安案件“零发生”,诸如六合彩、赌博等农村的不良习俗在该村已经销声匿迹。
“每年到这个点,群众出来燃放烟花爆竹,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越是节日,越要绷紧安全这根弦!”所长黄凌峰说到。将近零时,执勤民警顶着寒风驻守燃放点,手持扩音器反复提醒安全事项,引导市民到指定区域燃放,同时备齐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物资。
为确保辖区烟花爆竹安全燃放,蒙山镇派出所开展除夕夜值守行动。组织20多名警力开启“春节守护”专项行动,民警“与狮共舞”不间断对辖区开展巡逻,对人员密集场所燃放烟花炮竹进行安全劝导。同时划分东西两片组织车巡、采取定点盯靠和移动巡逻,不间断对重点界面、重要路段进行巡逻管控,通除夕当晚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零发生,警情数量同比去年大幅度下降。
记者离开派出所时已是1月29日凌晨2时,热闹的城乡归于宁静,辖区的巡逻警车依然警灯闪烁。一抹抹红蓝点缀在寒夜中,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
(本报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欧东 韦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