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梧州市法院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作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统筹结合、打造工作亮点、落实便民利民举措,实现了创新工作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上半年全市法院结案数同比上升27.70%,案件结收比同比上升24.04个百分点,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43.75%,实现了案件质量效率双提升。
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创建高度
一是高站位抓好组织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一把手”工程,形成院党组牵头抓总、各部门分类实施、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细落实,责任到岗到人。二是高标准压实工作责任。将6大考评领域细化为8大领域,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工作任务明、路径实、责任清。三是高质量推进工作进度。采取“现场汇报+现场评分+末位表态发言”的形式,7个基层法院院长当“考生”现场“赶考”,形成先进引领,后进加鞭的创建氛围。
注重统筹结合,提升创建深度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创实绩。组建青年办案突击队,梧州中院11名青年办案突击队队员办案数量占到全院办案总数的30%,全力以赴提升审判质效。开展“雷霆一号”“八桂执行风暴”系列执行专项行动以及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涉金融债权等案件专项执行,创新开展无失信被执行人村屯(社区)创建活动,梧州中院执行局被评为全区法院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先进集体。二是服务中心大局见实效。推动解决自治区统筹重大项目岑溪市泰森新纺织产业集聚区建设系列问题,在挂点服务企业成立司法工作室,出台司法服务保障六堡茶产业发展“十项措施”,与贺州八步法院、广东封开法院共同签署构建贺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框架协议等,主动为梧州打好十大攻坚战提供精准司法服务。三是围绕队伍建设促提升。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个确立”主题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举办全市法院业务技能竞技大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落实便民利民举措,加大创建力度
一是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开通网上立案、庭审直播、电子送达等功能,开通移动端支付诉讼费用渠道,开设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司法救助和诉讼费缓减免工作力度,努力提升群众诉讼便利性。二是多快好省化解矛盾纠纷。出台推进诉源治理指导意见,依托多元“双网”解纷平台与基层综治政务服务网络精准对接。推动市委政法委将“无讼、无失信被执行人社区村屯”创建纳入平安建设大盘子。推进7个县市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全覆盖,优先化解行政争议,与市民宗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民法庭”,妥善化解民族、宗教领域纠纷。指导基层法院探索“街坊议事堂”“骑楼大妈”“园区巡回法庭”等解纷机制、平台和组织,加强与自然资源、住建、工会、银保监等部门、单位、行业组织的诉调对接,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今年上半年,梧州法院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209件,新收民商事一审案件同比下降8.09%。三是全力以赴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纳入党组会议固定议题,完善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工作机制。上半年,市信访联席办交办的信访积案已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纳入信访案件专项治理的案件化解率超过80%。
创新打造亮点,拓展创建广度
各基层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个性化目标,形成院院有经验、有亮点、有品牌的争先创优浓厚氛围。苍梧县法院建立“茶船古道”法律服务团,成立涉茶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助力梧州打造“广西千亿茶产业半壁江山”发展目标。岑溪市法院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向人民法庭延伸全覆盖,助力农村青少年法治意识提升。藤县法院积极打造“党旗引领•法耀陶都”党建品牌,助力陶瓷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蒙山县法院创建蒲公英巡回法庭等服务品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法治建设、基层治理紧密融合。万秀区法院成立“五位一体”园区企业职工合法权益诉前调解服务中心以及梧州市首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推进矛盾纠纷诉前快速化解。长洲区法院探索桂江生态环境诉讼案件多元化调解模式,创建“桂江生态环境治理”特色法庭,助力绿色生态文明梧州建设。龙圩区法院联合新地镇政府出台《加强诉源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以乡镇为试点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创建工作,织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化解的前段治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