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落实中央、自治区、梧州市以及长洲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也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更是确保全区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
长洲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为原则划分的581个网格,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平安长洲建设水平,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长洲区按照农村网格、城市社区网格、专属网格再依据“统分一体、方便管理”的原则,按居住、办公、经营、服务等不同类别细化将长洲区重新划分为303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50人,兼职网格员642人,确保长洲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
一、以“1+1+1+1+1+N”模式,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
镇(街道)、村(社区)社会治理网格服务管理中心要按照“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原则,负责统一整合各级条块力量和资源,根据任务量统筹配置到网格。每个网格按照“1+1+1+1+1+N”队伍建设标准配备1名一级网格长、1名二级网格长、1名三级网格长、1名网格指导员、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名兼职网格员。一级网格长由处级领导担任,二级网格长由包村的镇(街道)领导担任,三级网格长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三级网格长是本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网格指导员一般应由政法系统干部担任。专职网格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由区委政法委组织实施。兼职网格员由村(社区)人员、各类协辅人员、村(社区)党员骨干、村(社区)居民(村民)代表、村居民小组长、楼长、单元长担任。每个网格需配备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由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员及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参加。专属网格的网格力量由其内部工作人员担任,可充分发挥专属网格中党组织力量,由各类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由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指导员由辖区政法干部担任。网格志愿者服务队可参照村(社区)要求选配。各专属网格划定之后要按照“有呼必应、百呼百应”的原则进一步细分,做到每个功能区域要有区域长、每个生产单元要有单元长、每栋楼要有楼长。
二、以“平时怎么做、战时怎么做”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网格员又是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围绕“平时怎么做、战时怎么做”这两个方面,切实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实做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让网格真正发挥作用。“平时怎么做”,根据最新印发的网格区域划分,由二级、三级网格长牵头,各片区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坚持立足于早、落实于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主动联系各工作人员织密织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排查网,入网入格开展排查,确保疫情早发现、信息早报告、事件早处置;“战时怎么做”,如遇到疫情防控等重大事项,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疫情防控工作作用,由一级网格长调度,区直各挂点部门联动,各相关网格长、网格员配合,投身防控攻坚战,严格按新划定网格,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模式,做活网格服务管理
实事求是地根据本辖区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实施方案,做到一村(社区)一策,精准发力。在农村,网格化工作开展要依托各村村委及有一定威望的乡贤、党员骨干等,分组分片进行管理,发挥他们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及时反馈村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达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的良好效果;在社区,网格化工作要依托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员及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结合“街长制”等基层治理模式,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让“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发挥着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的作用。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走深走实,真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夯实基层平安建设基础,以基层的小平安汇聚成长洲的大平安,努力打造“平安建设”长洲模式。
四、以发动全民参加志愿服务模式,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要加大网格员在网格内发动全民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明确网格化志愿服务工作职责,整合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以网格为单位组建“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网格内开展“组团式”服务,规范网格志愿服务活动,壮大以党员为骨干的“街长”“楼长”“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在基层治理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从细微之处入手,加强系统治理,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的“微循环”,实现基层社会的“微治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黄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