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从小区门前道路经过再也不用担心‘掉进沙井里’了,检察院这事办得好!”京梧小区住户陈阿姨对检察机关督促治理城市道路问题窨井盖,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维护群众“脚底下安全”的举措赞不绝口。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去年以来,梧州市政法机关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完善服务群众体制机制,积极回应群众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真正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教育整顿的新成效、政法队伍的新变化,办好实事守初心, 增进福祉暖民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政法系统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12600多件次,推出便民举措450项。
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梧州政法系统蓬勃开展,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全市政法干警拧成一股绳,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写下了“学史力行”的生动篇章。
守初心,全面吹响“集结号”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群众办好实事,不仅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的有效途径。
去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具体要求,指明了方向,全面吹响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集结号。
全市各级政法机关以党支部为单位划分成245个学习小组,以主题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机制为依托,结合梧州在广西党史上的“十八个第一”,创新开展“晨读夜训学”“线上线下挑战赛”等活动,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引导全市政法干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升为民服务理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政法干警来说,一句誓言,需要用一生的行动去作答。我市政法机关聚焦主责主业,点对点制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41个,推动形成“挂图作战、分线负责、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充分发挥督导利剑作用,市县两级“一把手”、政法各系统主要领导和自治区驻点指导组领导以不打招呼、不定路线、随机检查的方式,直奔基层一线对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持续升温加压,倒逼工作落实到位。
“清单承诺”,群众满意是最好的“试金石”
善弈者谋势, 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开门搞教育整顿,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组建“政法为民服务团”“三官一律”(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组织开展以“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查问题、治乱点”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全市政法干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眼睛发现问题,收集了一系列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治安环境、放管服、司法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426 场,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989条。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进一步改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下好民意收集“先手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问卷问心、问卷问路;问题在哪里,答题就在哪里。
6月26日,在市政广场举行政法队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大会上,现场发布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推出39项为民服务清单,10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我市各级政法部门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的“规划图”“施工图”,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着眼长远,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强化民生领域执法、深化政法公共服务、优化法治营商环节等层面,创新出台利民便民惠民措施599项。
市政法各单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门户网站等平台,全方面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切实提高实效活动影响力和知晓度,力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其中市级发布8项,县(市、区)共发布66项。
市政法机关以服务群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出发点,深入探索实践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在全国先行先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率先在全区创新开展“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工作,深化“四位一体”(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配合)工作法化解房地产领域重大涉稳问题的经验做法,重大涉稳问题化解率达100%,成为全区最早实现清零的市,全力助推平安梧州、法治梧州建设。
担当作为,树立为民服务“风向标”
梧州市政法机关秉持“整治顽瘴痼疾就是最大实事”的工作理念,将整治顽瘴痼疾作为办实事的首要项目。扎实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全面摸排政法各单位和政法干警存在的“六大顽瘴痼疾”,共排查发现“六大顽瘴痼疾”问题975件,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达100%。稳步推进建章立制工作,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找准“病灶”,查准“病因”,启动制度机制工作。目前,全市政法单位目前已建立健全制度360项。
平安是金、平安是福。全市上下形成一个共识:“梧州不能出事了。”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委政法委坚持以确保建党100周年安全稳定为主线,常态化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市累计破九类涉恶案件277件,打击团伙26个,刑拘552人,市办理重点涉黑涉恶案件工作专班获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等违法犯罪,积极净化社会环境,全市刑事拘留2793人、逮捕2237人。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职能,办结公益诉讼案件250件,助推藤县金鸡镇水电站1.5万吨水葫芦、水上垃圾等一批生态环境恶化水域得到整治清理,守护梧州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市审判机关积极推行繁简分流机制,贯彻落实好民商事案件分调裁审工作流程管理规定,努力构建多元解纷、分层递进的工作模式;加强破产案件审判工作,大力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帮助困境企业化解危机、脱困重生,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法律工作者120多人次深入14家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围绕全市“六大产业链”,着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防范化解法律风险。
光喊口号,只能昙花一现;脚踏实地,才能一路芬芳。梧州市政法部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骨头挑最硬的啃”,让广大干警成为“走远路的人”。
优化营商环境,首要是优化政法公共服务环境。政法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如何,直接影响营商环境的好坏。
好环境呼唤“店小二”。“店小二”的本质是什么?是“服务”,是“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利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一载体,我市政法部门围绕群众所盼,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 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法便民服务“强磁场”。公安机关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率先在全区升级创立“警邮合作”网办服务中心6个,对“梧州出入境”微信公众号进行升级改造,推出2.0版本的“智云警务”,检察机关积极回应民企呼声,主动及时召开公开听证会,推动民营企业合理诉求快速办理。审判机关利用好广西电子法院立案、广西移动微法院立案、自助立案等信息系统,不断优化一站式、集约化、全方位诉讼服务;司法行政机关推行“承诺制”法律援助,做到申请法律援助“跑一个部门、跑一次部门”,全面落实公证“最多跑一次”,为特殊群众减免公证费,提供特殊群体公证上门服务等。
市公安机关前移打击防控关口,大力维护群众“钱袋子”安全,创新推广“梧州防诈·金钟罩”APP以及微信小程序。依托市反诈中心持续完善升级涉诈通讯、网络、资金防阻体系,提前甄别发现潜在被害人并及时上门劝阻,最大限度控案降损。截止今年2月15日,全市共预警劝阻群众14万余人,避免群众损失总金额近2.5亿元。
市检察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探索多向多级多元联合救助模式,努力保障救助对象后续生活稳定。审判机关聚焦民生,力克执行难,执结案件10412件,执行到位标的20.53亿元。司法行政机关借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妥善化解相邻纠纷、山坟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3922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政法力量。
数字无言,数字最有力。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一个个难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越往深处走,越能检验体力眼力和脑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蕴含着发展的永恒命题,全市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瞄准新赛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构筑全市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把党史学习、为民办实事贯穿于全力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推动建设现代化新梧州的全过程,续写梧州大地更多的政法干警“春天的故事”。
(李继远 廖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