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变身“队友” 居民防控有“管家”
————梧州市万秀区借助智能“黑科技”为基层抗“疫”赋能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22-02-17 分享到:
“警戒!警戒!您已违反居家隔离相关规定。请迅速返回!请迅速返回!”近日,梧州市万秀区蓝天小区联防管控小助手及时制止了想要出来的隔离人员;同时城区、街道和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立即下达云端指令,安排社区民警、网格员出动线下管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近期区内疫情大战大考,梧州市万秀区投入一批人工智能防疫“黑科技”加入防疫一线,建立健全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的保障体系,为基层抗“疫”赋能,成为打通封控区防疫工作末梢的一剂“良药”;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大力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做好疫情防控“千里眼”,实现管理“精细化”,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及时遏制疫情反弹双线随时切换以“快、严、实”的硬措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全力打好打赢这场硬仗。
智能防疫 ,高科技变身“神队友”
“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万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莫君感触。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基层防疫工作量大、任务重。万秀区委政法委在创新基层治理中投入20万元资金,启用100多套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和100多套门磁传感器设备,实现疫情“技防+人防”相结合,让防疫更“智慧化”。
万秀区角嘴街道蓝天社区网格员余斌在一户居家隔离人员的家门口,安装门磁传感器设备。记者见余斌现场先登录相关系统,输入该户隔离人员资料,再把一组门磁传感器设备分别粘贴在门框和门扇边上,启动电源后,每当大门打开,余斌的手机马上会收到住户“离开”信息。
在蓝天港湾小区北3门出入口,一个白色音箱颇为显眼,这是新安装的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还自带摄像头,可进行人脸识别。“各位居民朋友请注意!自1月27日起……”一名角嘴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手机实时宣读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广播词,手机上的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把广播词同步转化为语音播出。据介绍,一个音箱可覆盖30米范围。目前,角嘴街道办事处已投入使用5套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和门磁传感器设备。
据了解,今年1月起,万秀区实施“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技术系统”工程,配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和门磁传感器设备,目前已在8个镇(街)、31个村以及市区部分社区投入使用,实现同一片区收到同一声音、同一片区防疫工作同一步调。该区通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宣传和居家隔离方面,通过“技控+人防”,以科技手段提供高效智能化服务,实现网格片覆盖宣传和居家隔离电子化,让防疫更“智慧”,高科技变身网格员的“神队友”。
安装“黑科技设备”,居民防控有了“管家”
2月15日,记者在角嘴街道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的家门上看见,装有一个“黑科技设备”——在门框和大门上贴着物联网设备。“这个也叫门磁传感器,我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就可以实时监控隔离人员的居家落实情况。门一旦被打开,手机上就会弹出“报警”消息,时间可以精确到秒。”潘塘社区网格员小陈自豪的说。小陈深有体会:“以前管控全靠腿,一天几次走上走下还要每次都和隔离人员确认在家。现在有了传感器,只需要在社区手机视频进行检查即可。如果发现有隔离人员打开了房门,我们就会第一时间联系本人或者来到现场劝导他按防疫要求居家隔离。居家隔离结束后,还能把设备撤走回收对下一个隔离人员使用。这个设备不仅环保,更大大减轻了网格管控压力,提高基层网格员工作效率、达到了精准化防控的目的。”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万秀区居家隔离管控特别是对外来人员管控面临很大挑战,除了采取公示告知、张贴封条、视频抽查等措施,各乡镇、街道还使用了电子门禁系统,为外来人员居家隔离管控配备高科技“小管家”。
如果说小区围墙是防疫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小区单元门就是关乎住户健康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如何有效解决居民小区进出人员车辆检测登记慢、居民聚集风险大、隔离人员难管控等问题,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难点。
对此,万秀区依托“街长制”网格党建模式,结合网格疫情防控精细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化和已建设的20多个“智慧安防小区”,实现“线上+线下”软硬件联动,为辖区开展“无疫小区”创建加上了高效能、高科技的“双保险”。
记者在潘塘小区看到,为避免接触感染、杜绝交叉感染,小区大门、单元门、电梯门,仅用一个APP即可全程无接触出入;小区使用电子通行证,准确记录居民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的情况;预先采集的业主车牌及车脸信息,实现了车辆识别联动闸机放行、车行通道无人值守管理;“小管家”微信号每日图文并茂地推送防疫资讯,合理安排并通知住户进行核酸检测……
据万秀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辖区居家隔离人员的家门口基本上都安装了门磁传感器设备,夏郢镇已在全镇23个村(社区)人流较多的位置,一共安装了50套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
基层治理“网格化”,构筑“安全防疫网”
记者在云龙小区看到,智能安防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管小区出入口,通过实时画面察看各小区出入口管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
在蓝天小区一个超大电子屏上,闪烁着50多个电子监控画面,隔离楼群、隔离单元出入口,每闪过一个人影,都会发出“哔哔”的报警声。电脑显示屏滚动播发微信工作群里的交流事项,值班人员实时调度防控重点,及时为医学隔离住户提供所需服务,小区智能音箱云广播系统提醒居民“把口罩戴好”。
面对突发疫情,万秀区将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综合平台升级改造为疫情防控智能指挥中心,“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进一步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线。”角嘴街道党工委书记覃颂涌说,“高科技手段参与疫情防控,能够让基层党员干部和网格员腾出精力分类排查、重点跟踪,集中精力为隔离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
目前,万秀区三级网格网、千名网格员冲锋在前起早搭黑奋战在防疫一线,严格工作职责,保护一方平安。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延伸到各个领域、每个“细枝末节”,实现了防疫工作无死角、全覆盖。在特殊时期,网格员担当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维稳员,用脚步将社区和农村网格编织成为一张严实的“安全防疫网”。
万秀区划分三级基础网格 2000多个,网格内指定村(社区)两委干部、治保主任、调委主任、村民代表(小组长)、平安志愿者、巡逻队员等担任网格员,推选机关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担任楼院长、单元长、联户长,并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排查筛查、宣传引导、信息报送、互督互促等工作,把防控力量辐射到每栋楼宇、延伸到每家每户,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网格员在排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级级上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严密摸查排查治安隐患和疫情防控线索。截至2月15日,共上报疫情有效信息 120多条,已全部处置。
家住河东区某小区的莫先生,是一名百色返乡的在家隔离重点人员,社区主任与社区三级网格长、网格员,以及社区民警与莫先生及其家人都建立微信联系。与此同时,该住宅小区附近,有10多名工作小组实行24小时三班制蹲守,及时掌握隔离观察群众的动态情况,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万秀区充分利用智能化电子化科技手段,坚决严防死守,共筑疫情防控屏障,全力以赴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该区依托智慧社区,打造应急响应网格化社区抗疫平台,构建起应急抗疫“第一张网”。依托智慧社区中的智能化设备和云端、社区微信群、朋友圈等,实时进行疫情动态信息更新和重要事项通知,消除社区居民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必要恐慌。依托智慧社区,利用电子围栏准确定位密接人员轨迹,数据随时预警,实现疫情无死角、无盲区。同时,依托智慧社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万秀区各级网格长、网格员“守牢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李继远 黄惠民 叶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