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梧州市公安局各基层派出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放出社会治理大招: 积极发挥基层基础工作的优势,民警与广大综治网格员和村(社区)干部、卫生人员、平安义工等志愿者组成抗疫联盟, 战斗在基层“抗疫”第一线,活跃在各个村(社区)中,“身到位,心到位,力到位”,对辖区实施网格化、动态化、全方位管理,筑起了一道道城乡疫情“防控墙”,守住了城乡安全阵地。群众把一个个派出所誉为护卫百姓健康安全、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
“这次抗击疫情也是对我们开展派出所建设三年攻坚战成果的一次检验和考验。”梧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匡伯彪接受记者采访时欣慰地说。近年来,梧州市公安机关把公安派出所建设三年攻坚战作为警务“一号工程”去谋划、推进,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坚持部门系统联动、创新突破驱动、重点项目带动,创新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管控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汇聚起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梧州警务品牌”,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让基层基础攻坚战成果落地生根,为百姓筑梦远行。
“一线作风”推动“一号工程”
“要主动与城区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对接工作,争取地方支持;派出所新建工作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科学合理,要从各项功能上保证派出所履行打击犯罪、服务管理相结合的基本职能,更好地服务群众......”2018年10月17日下午,局长匡伯彪轻车简从深入一线实地,现场把脉龙城派出所拟新建选址工作,这种深入一线的作风为攻坚战竖起了标杆。市公安局其他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多次到派出所进行调研指导。
通过一线把脉问诊,对于制约基层基础发展的痛点、堵点,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有着清醒认识:派出所警力不足、职责界限不明、社区警务虚化,基层基础信息质量不高、数据资源共享不及时、实战应用效能低等“老大难”问题被揪了出来。很快,班子成员达成一致共识:基层基础的厚度决定公安事业的高度,一定要全力以赴推动基层基础攻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础强则公安强,基层稳则社会稳。梧州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将派出所建设三年攻坚战上升为“党政工程”。该市将基层基础攻坚战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一号工程”,成立了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匡伯彪挂帅的基层基础攻坚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攻坚办公室强力推进。通过推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上下联动抓整改,现场一线解难题。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抢抓机遇,制定路线图、列出责任清单、倒排时间表,创新以下“硬核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构建“硬核框架”。由市局党委牵头,治安支队主抓,局办公室、政治部、指挥、法制、科技、警保、宣传、基建办等部门配合协作,成立8个工作小组,分别从硬件建设、机制改革、警务创新、队伍管理、后勤保障、督导考核等方面入手,将各类建设标准指导到基层,将各类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
二是压实“硬核责任”。对工作专班的8个工作小组,分别明确了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主要任务,确保工作指导到位、配合衔接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形成了市公安局抓县(市、区)公安(分)局、县(市、区)公安(分)局抓派出所的工作氛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责任落到实处、具体到人。
三是推出“硬核措施”。梧州市公安局推出“五化”(优化矛盾调处机制、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细化便民利民服务、深化警务改革创新、强化后勤组织保障)硬核措施,切实提升了社会治安管控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成功打造了新时代治安管理的“梧州样本”。
四是配齐“硬核队伍”。截至2020年3月,全市公安派出所民警的警力数为789人,占县(市、区)公安(分)局总警力(1867人)的42.3%。全市已消除少于5人的派出所。
加快派出所基础建设,刷新“梧州速度”
市局基建办创新提炼出“六步工作法”:完善计划、明确目标;周日盘点,滞后整改;公布上群,强化责任;巡查评估,解决问题;完善登记、规范管理;综合考虑,同步推进,不断刷新着“梧州公安建设速度”:红楼派出所、大塘派出所改造项目2个月竣工;角嘴派出所、塘源派出所改造项目3个月竣工;兴龙派出所、夏郢派出所新建项目6个月竣工;城东派出所、龙城派出所、新地派出所、大坡派出所等总工期不到5个月……
截至今年3月,梧州市各级公安机关共投入资金3个多亿用于派出所的硬件建设,通过新建一批、置换一批、修缮一批,共完成了67个派出所的建设项目,占全市68个派出所总数的98.53%,公安基层基础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占地10亩以上的派出所有8个,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10个,平均每个派出所配备了2.2辆汽车,2.65辆摩托车,17.2台电脑。新建的派出所全部完成了“五小工程”(小健身房、小食堂、小浴室、小洗衣房、小阅览室)和基层民警休息用房的建设。
打造派出所工作品牌,创出“梧州特色”
“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和质量如何,关系一方长治久安,关系公安工作未来发展。梧州以加强派出所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牵引,以‘五张网、一中心’建设为核心,练内功、强基础,提升软实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公安工作内涵式发展新局面。”分管派出所工作的市公安局副局长孙有昌表示。
“以前咨询一件事要特地跑去派出所,现在只要通过手中的智能手机,在网上派出所上的流动人口服务栏就可以查询了,真是方便。”近日,毗邻广东的苍梧县木双镇村民黄肖强在辖区黎璧警务室办事时感慨道。
苍梧县公安局木双派出所在创建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工作中,建立“一共三联”跨省协作联防机制,创新了省际跨区域“棋盘化”社会治理模式,为消除桂粤跨区域治安“死角”, 着力打造派出所警务的前沿阵地,设立黎璧警务室,成为方便服务桂粤跨区域群众,快速打击,以及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警务“4S店”。
梧州市公安局在推进“派出所三年攻坚战”与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结合,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大着力点,打造“一所一品牌”的工作机制。
万秀区角嘴派出所织密“大小微网”,走出警务治理惠民路。
万秀区塘源派出所塘瞄准粤桂跨区域治理“黄金分割点”,创新“链式防线”警民联动打造“东融”平安先锋。
长洲区大塘派出所创新“3+3”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信访工作难题。
岑溪市糯垌镇派出所推行政治、智治、共治“三治融合”智慧警务新模式。
蒙山县蒙山镇派出所创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将退役军人纳入群防群治的队伍当中。
......
三年来,该市强力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在城区和农村分别实行“一社区一民警”“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共建立治安防范微信群1051个,115796名居民参与到“治安防范微群”联防工作中,成功打造了“骑楼大妈”“长安义工”“平安骑手”等一大批专群结合的社会警务团队,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定海神针”守护民安宁
今年3月1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留学的陈小姐,因学校停课,乘坐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入境。因涉及入境医学检测问题,无法确定其回梧州的时间。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万秀公安分局角嘴派出所和社区借助“电子地图”查清了陈小姐的家庭地址,提供了准确情报,对政府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隔断感染源作出了贡献。3月19日,陈小姐乘坐动车到梧州南站时也主动配合转运专班工作,转运到市定点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基层派出所始终是让人安心的“定海神针”。在这场战“疫”中,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派出所民警闻令而动,与广大党员干部、社区(村)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一起,联防联控,连续奋战,依法防控,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闸门”,为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助力护航。
一系列措施让基层“ 筋骨” 越来越强壮,全市基层基础管控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实。梧州市公安机关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战略性、先导性工程强力推进,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打造智慧警务、合成警务、实战警务、法治警务、民生警务、阳光警务“六型警务”,建设实干警队、素质警队、法纪警队、和谐警队“四型警队”,高效优质完成各项攻坚任务,实现全市公安工作新跨越。
围绕“平安警务”要求,聚焦突出治安问题,今年初,梧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春季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作为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夯实安保的“前哨战”,向各类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55起,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863人,抓获、到案各类网上逃犯298人。全市社会治安实现八类恶性刑事案件下降9%、街面“双抢”下降43%、入室盗窃下降13%的良好态势。
“基层稳”就是百姓的“定海神针”。2019年群众对梧州市公安机关工作满意度年度排名全区第三,该市扫黑除恶好评率全区第四,全市群众安全感得分达到97.5,排名全区第五,创历史新高。
如今,梧州市的基层派出所就像一盏不熄的明灯,照亮着辖区内往来的人流、车流;就像战场上坚固的堡垒,牢牢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