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期间,梧州市长洲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28件(其中旧存281件)。其中,2月份已排期开庭的案件共有133件。
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如何既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又能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成了摆在长洲区法院各主办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的传播,长洲区法院先是采取了逐一电话通知诉讼参与人延期开庭的方式保障涉诉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其后,为了既能使审判工作如期开展又能避免当事人到庭产生密切接触的可能,长洲区法院领导班子当机立断,决定采用互联网庭审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庭审工作。
为了使互联网法庭这样的“新生事物”顺利诞生并切实发挥服务当事人功能,2月5日,长洲区法院技术部门联合民事审判庭先行对互联网庭审进行预演,同时制定了两套庭审方案。方案A,采用“云间”网上庭审系统;方案B,采用手机微信网络视频开庭。
预演当日,民事审判庭庭长杨慎瑜组织双方当事人对方案A多次连线调试,但因当事人技术欠缺,无法连入“云间”网上庭审系统,民事审判庭当即决定采取方案B:利用微信网络视频进行庭审。
互联网庭审预演后,2月10日,长洲区法院第一起利用互联网进行庭审的案件正式开庭。
与以往庭审不同的是:审判庭中除了审判长、人民陪审员及书记员,原告及被告席上“空无一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液晶显示屏,上面显示了与当事人的实时微信聊天视频界面。
庭审开始后,法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建立了法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及当事人、律师微信联络群,与原、被告以及律师三方实现视频影像与声音的实时通讯。法官在遵守庭审规则、程序的同时,充分考虑视频节奏把握、介质传播等方面的特殊性,引导当事人举证、发表意见等,从而实现远程异地庭审。有条不紊的推进庭审进程,整个庭审审理时间约20分钟,过程规范有序,效果良好。当事人江先生表示:法院用这种方式开庭审理案件,真的是便民利民的好办法,让我在家就能参加庭审!不仅免去了疫情期间来回奔跑的苦恼,还减少了人员接触引发的感染风险。
旁听席上,坐满了观摩学习的其他案件的主办法官和书记员。
第一起互联网庭审顺利结束后,长洲区法院的其他法官顿觉疫情期间如期开庭有望,信心倍增,黄爱琴法官更是大胆的将延期开庭的案件全部恢复了按时开庭。2月10日至2月14日,长洲区法院预计将有22个庭审进行互联网排期开庭。
长洲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杨慎瑜表示,此次通过微信视频开展庭审是探索推进在线诉讼模式的一次尝试,很庆幸其能够在本院的在线诉讼模式中开了一次好头,战“疫”期间做到了防控庭审两不误。随后,其将带领民商事审判团队认真梳理总结相关经验及问题,努力探索形成线上庭审规范及建立规范完善的互联网庭审管理流程,为下一步量化试点做好准备。
近年来,长洲区法院一直积极探索方便当事人诉讼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先后实现了远程视频调解、远程视频司法确认、民事三方远程视频庭审等模式。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法庭的建设运用,在民商事案件的庭审过程中,缩短了当事人与法院、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减轻了当事人的奔波之苦,提高了审判效率,是长洲区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又一成果,对于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岑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