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守法成为老百姓习惯
    ——梧州市龙圩区创新平台实现普法常态化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19-12-25  分享到:

“@广大村民,黑恶势力不仅对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伤害,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安定环境,希望大家主动加入专项斗争中,提供涉黑恶的线索……”近日,梧州市公安局龙圩分局结合扶贫工作特点,制作了扫黑除恶宣传资料,组织干警借助“一村(社区)一警务助理一微信群”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每一个干警就是一个移动的微窗口,也是一个普法微平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就是我们普法意义所在。”龙圩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新要求政法综治部门要强化普法教育效果。

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让知法、守法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甚至主动把法律当作一种生活需要,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今年以来,梧州市龙圩区委政法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借助“龙圩政法”、“龙圩警事”微信公众号,结合公安机关的“一村(社区)一警一微信群”,发挥每位干警“微窗口、微平台”的作用,大力推行工作中处处皆可普法的“微普法”模式。随着普法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群众法律意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龙圩区借助各政法、综治单位的网站、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开辟“反邪防邪”专栏,定期向市民群众推送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反邪教知识,并引导群众通过在线与律师互动,提升依法防邪反邪意识和能力,实现反邪教宣传常态化。

“普法工作仍具备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好,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常态化开展工作。”于新书记感触。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召开后,该区组织宣传队,结合签订“文明家庭拒绝邪教承诺书”宣传活动,在各个村居社区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力军的反邪教志愿者队伍100多人,定期在各村组织形式多样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普法宣传等开展家庭反邪、文化反邪、宗教反邪、法治反邪等活动,形成了常态化、社会化宣传机制。龙圩区政法委负责人表示:微信宣传方便快捷,既能使群众快速全面学到防邪知识,避免误入邪途,还能获得法律服务,解决现实问题。该区的群众反应这种互动宣传效果很好,并表示邪教害人不浅,发现邪教会及时举报。

普法直通车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司法供给形式、推动纠纷源头化解,是龙圩区法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该法院利用“一村一法官”实现辖区社区(村屯)巡回普法全覆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今年11月初,龙圩法院正式启动“诉源治理直通车”,通过“线网站巡”等形式对接社区(村屯),将诉讼咨询、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扫黑除恶吗?扫黑除恶跟大家有关系吗?”今年12月中旬,龙圩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为新地镇中学全体师生上了一堂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教育课。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校园欺凌和可能涉及黑恶势力犯罪的校外欺凌的危害、防范措施及应对举措,教育同学们不要以大欺小,要与人为善。

在龙圩区的各乡镇农村群众好热闹,爱看戏。龙圩区积极利用乡村大舞台,组织一批民间艺人,在乡亲们赶集的时候,以喜闻乐见的节目唱响反邪教声音。村民们说:“从中知道了邪教是骗人害家的瞎事情,遇到邪教要离得远远的,不听也不信他们胡说,还要给村上报告呢。”

龙圩区特别注重将法律服务力量向薄弱地区倾斜,在经济薄弱乡村设立互联网律所,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现场+远程”的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该区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合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宣传栏、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新时代讲习所甚至网络平台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的群众,用好用活相应宣传载体,普法让群众容易接受,法律法规知识让群众易于掌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氛围。


 

(李继远、李德坚、李 冰)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