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联网,做到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哪里,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被称为农民工指尖上的“法治渡轮”。近年来,蒙山县在各乡镇、村屯创新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综治(反邪教)”微信群,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原有传统方式普法基础上,加大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传播法治知识,让辖区几万外出务工人员随时随地接受普法教育,实现指尖上“普法大接力、法律天天见”。
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微信“法治渡轮”
“我每天都可以从村里的‘法律顾问、警务助理’等微信群里了解村里生产、变好,还能学习很多法律知识,真是太方便了!”如今在南宁市创业打拼的蒙山县哪啦村的向耀坤感慨万千。
近年来,蒙山县政法部门、综治单位探索共建共享法治教育模式,积极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村屯已经建立了1000多个法律服务、普法教育等微信群,被外出务工人员誉为“法治渡轮”。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为广大村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普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普法接力,人人都是法治宣传员
“通过驻村民警在村里的警务微信群转发,我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里面的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里让我深有体会,感触良多。”在深圳做旅游服务业的李业忠说。他表示,现在深圳创业,交通非常好,娃娃读书也非常方便,有卫生院也非常方便,生意还是可以,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好。
蒙山镇派出所副所长甘学锋是哪啦村的“警务助理”,他围绕热点问题每周制定微信普法计划,搜集、筛选、整理网络普法资源,通过“微信接力”打通各微信群的联系,解决了微信群成员容量受限、各自分散的问题,即每天上午准时在各个村的“警务群”内将高质量的普法资料推送,层层接力,最后由村群内的村干部转发至本村(社区)村民微信群,建立起“普法靠基层、普法到基层”的媒体普法新格局,实现“普法大接力、法律天天见”。
“恶意拖欠工资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犯,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请求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予以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今年春节后,蒙山镇司法所所长陈海靥在辖区的各个村法律顾问微信群发了这条维权法律知识、相关案件新闻链接。在南宁做生意的向耀坤在村里的“法律服务微信群”看到这条信息后,也做起了接力普法员,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大家分享。“像这样的普法知识,我每周都能收到。”向耀坤说,过去他对法律不关心不了解,如今因为频繁看到这些法律知识,遇到感兴趣的或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他就会上网搜索学习。
每年的春节前后,为切实抓好针对农民工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蒙山县政法综治成员单位精心谋划宣传内容和形式,突出外出务工人员学法这一宣传重点,有序推进农民工学法宣传活动。
该县还开启“法治服务动车组”,利用“新春文艺大舞台”这一契机,在各个村法治广场积极开展农民工学法宣传活动,发动大家普法微信群扫描二维码入群。目前,该县已经有超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加入村里的“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综治反邪教”微信群,他们除了是学法者,更是传递法治知识的普法接力宣传员。
指尖上学法,农民工喜乘“法治渡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家和万事兴’,有了家庭和谐,才有全社会的和谐。邪教组织作为非法组织,在现实生活中,对家庭有三个方面危害:骗取钱财、玩弄女性、残害生命。”今年以来,蒙山县政法部门利用“村微信”平台,以视频、图画、抖音等形式向群众推送反邪教知识,先后推送了《微电影·为了家庭,请远离邪教》、《高度警惕危害公众的各种邪教》、《在微信朋友圈传播邪教可获刑》等内容,把“法治渡轮”作为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宣传阵地,丰富了反邪教宣传载体。
岁末年初,蒙山县依托物联网,利用镇村普法微信群的影响力,持续发布农民工普法知识,将普法阵地延伸到手机微平台,增强农民工普法的辐射面,有力营造尊重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打通普法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手机动动指头,便能在答题中学习宪法知识。”蒙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申学明表示,通过简单方便的操作模式,加上答题抢红包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学习宪法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消化,有力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实效。
蒙山司法”微信公众号既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解读,又有从法律角度解析社会热点事件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寓法治教育于新媒体阅读娱乐中,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丰富,实现了手机网络与普法对象的有效对接。
“我们有空就会和姐妹拿起手机打开村里的警务群学法。”在广东中山市做家政服务的陈阿姨高兴地说。她认为,家乡的政法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打造了一艘艘“法治渡轮”,为她们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福利。有法律顾问、警务助理的挂点进驻,通过普法,让外出务工人员成为“法律的明白人”,今后的合理利益诉求不再“无理可申”、困难纠纷也“有法可循”了。
(李继远 黄阳建 岑树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