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减压阀” 劲吹“和谐风”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08-12-16  分享到:

装上“减压阀”  劲吹“和谐风”

——梧州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峻峰 李继远 董 钦 陈文锋 特约记者 吴 莹

    在藤县,人们都记得魏德宏这个名字。魏德宏是藤县岭景镇司法所所长、共产党员。2007419凌晨4时,由于连日来过度劳累,在调解一起复杂的村民坟山纠纷中,52岁的魏德宏倒在了一生为之奋斗的工作岗位上。

    魏德宏仅是梧州市平安建设中,在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上的其中一个典范。

    近年来,梧州市整合调解资源,积极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构筑了一个个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新平台,形如一个个“流动调解室”,把调解工作延伸到家庭、田间、社区、车间……今年前11个月,全市共排查各种矛盾纠纷4606起,调处4570起,调结4445起,成功率达92%以上。有了这些矛盾“减压阀”,矛盾纠纷基本能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社会越来越和谐。

构建维稳“前哨”四级网络

    20076月以来,梧州市全面创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在全市构建以县(市、区)、乡镇“三位一体”调处工作中心为龙头,以行政村调处工作站为基础,以自然村治安信息员、农村法律助理员为“前哨”的四级工作网络。去年底,梧州市的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人民群众诉求中心已全部挂牌开展工作,便捷地解决了群众信访诉求问题,从源头上遏制和化解矛盾纠纷。此外,藤县还在全区率先开通了网上信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诉求。维稳“前哨”网络的形成,使群众信访渠道更加便捷,“坐堂问诊”和“下乡巡诊”结合,使群众的疾苦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发。

    藤县投入30多万元筹建人民群众诉求调处中心。藤县县长何棠深有感触地说:有了四级矛盾调处网络,很多矛盾化解在基层,我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谋划全县的经济了,30多万花得值!

    2007年6月15,岑溪在梧州市率先成立了人民群众诉求调处中心,投入15万元为中心进行房屋维修和配置办公设备,并从各职能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到中心工作。今年该市更是投入50万元在全部14个乡镇相应成立了群众诉求调处中心,在39个市直单位和282个村(社区)成立了群众调处工作室,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市、镇、村几级大调处网络。

干部“零距离”接访解民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民生是大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奔赴维稳一线充当矛盾的“减压阀”。今年前6个月,市信访办所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2%

    梧州市市委书记余远辉、市长王凯在联合大接访活动中,反复强调让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到老百姓中来,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让问题的“大接访”最终变成问题的“大处理”。

    梧州市长洲区把重大工程引发的矛盾化解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他们按照“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关口前移,工作前移”要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深入基层、接访群众、排解矛盾“三个零距离”维稳工作新机制。200753161连续两天,区委书记黎永益、区长吴浩岭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进生等领导深入重点工程多、矛盾突出的泗洲村和平浪村,主持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深入调查了解两个村在道路交通重大工程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群众的欢迎。据统计,该区“零距离”维稳工作新机制实施以来,干部共下访530人次,征集意见(建议)810多条,收集招商信息98个,调解基层矛盾120起,就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8个,解决上访缠访老户息访3个。

“减压阀”显威力矛盾逐一化解

    梧州市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通过滚动排查、滚动调处,综治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而分布在各社区、小区、村(委)的调解室,形如一个个矛盾“减压阀”,显示出极大威力,矛盾纠纷通过超前调解、联合调解和网络调解后,逐一得以“减压”,进而化解、消除,梧州从城市到乡村劲吹和谐风。

    20056月份以来,梧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联手,在城区派出所推广治安、民调联动调解新机制。同时还注意加强与11012348法律服务专线及信访、民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于由110接警和群众报告等方式汇集到派出所的纠纷,由公安民警先期出现场、记笔录、固定相关证据,或由公安民警直接接待、受理,值班所长对纠纷性质进行初步的甄别、分流;对治安案件交由民警负责处理,民间纠纷交由人民调解员负责处理。

    20056月以来,全市共受理治安和民间纠纷案件1889起,经过联合调解共有1568起得到调结,调结率100%,成功率为83%。梧州市在平安建设中的这一创新之举,群众交口称赞,说社区调解室是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的“110,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及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祖意也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个平安建设的小试点,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向。

    根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梧州市从2005年初开始就率先建立了“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左右通达”的调处网络:以大调解为抓手,构建了市指挥协调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为纽带,镇、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为主阵地,调解小组和调解员为“排头兵”的四级调解组织网络,起到了矛盾“减压阀”的作用,纠纷发生在哪里,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并就在哪里得到解决。目前,全市共建立调解委员会1099个、调解小组500多个、专兼职调解员近100000名,还为每10户村(居)民配备了1名调解信息员,做到“化解矛盾调为先,有事就找调解员;小矛盾不出村社,大矛盾不出乡镇”。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