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变身“新市民”
    ——我市万秀区警方首次为70名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办理落户手续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18-03-05  分享到:

   “想不到连我们‘流浪汉’还能办理梧州户籍,今天开始就和梧州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了!”32日,寄养在我市救助站的70名流浪乞讨人员得知已经办好户籍,能办理居民身份证的消息后,拉着我市万秀区公安分局局长姚瑞新的手热泪盈眶。

我市救助站副站长徐小恒介绍,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站先后接收了70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他们滞留在梧州都在2年以上,最长的已达5年。

由于这些流浪人员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办理医保、享受救助,残疾的流浪人员还办不了残疾证。他们的医疗费用、生活费用等都由我市社会救助站解决。“每月仅医药费支出一项就高达数万元。曾经为了抢救糖尿病并发症的陈某一次性就花了2万多元。”徐小恒说。

今年1月份,我市救助站负责人到万秀区公安分局户政中心了解为该站的70名流浪人员申请落户情况。万秀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姚瑞新得知情况后,安排公安分局户政中心和富民派出所开展核实工作,调查清楚后按照政策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和身份证问题。万秀区公安分局户政中心负责人潘永斌立即联系富民派出所所长李转一同积极为此批人员的落户做前期工作。

经万秀区公安分局户政中心核查,我市救助管理站申请落户的70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享受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

经与民政、医保、社保等部门集中会商研究,依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和《梧州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规定,决定为7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为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万秀区公安分局通过公安部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他们还对这70人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掌纹采集,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核实身份信息。

“我们都核对了这70名‘流浪人员’的姓名、年龄等准确信息。目前他们的户籍统一落户在救助站的集体户籍。将来这些人找到家后,登记在救助站名下的户籍即注销。”万秀区公安分局户政中心负责人潘永斌介绍说。

今年22627日,户政中心民警秦健、富民派出所民警朱晓勇、苏肖肖等6人前往梧州市福利医院为70名流浪人员采集照片和血样。经过户政中心全体户籍民警三天的努力,对这批人员进行了建档、送材料审批等一系列程序。32日,一系列的甄别采集工作完成后,万秀区公安分局为70名流浪人员专事专办,办好了落户手续。

今后,这70名流浪人员将和每一个梧州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



(李继远 廖敬生 秦健)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