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梧州的发展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08-08-28  分享到:

一切为了梧州的发展

———《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科学定位城市发展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决定》诞生综述

2008822,参加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市委委员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了《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科学定位城市发展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会议上也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物流商贸旅游休闲基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四大基地实现梧州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意见》这两份文件。

  这是三份反映市情、表达民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文件,也是我市贯彻落实自治区上半年工作会议精神的举措。

  梧州过去几年的发展并不平凡,未来三至八年充满机遇和挑战。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的提法符合梧州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市委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态度。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决定》这份指导梧州未来三至八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非同寻常。

  因此,委员们的手刚一放下,会场内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掌声,饱含着对梧州未来三至八年发展的满怀信心;这掌声,表达出对《决定》的高度评价;这掌声,同样充满了对实现梧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心。

  背景:发展定位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

  加快发展需要明确方向,加快发展更需要科学定位。《决定》出台的背后,是梧州对未来发展定位方向的进一步明确。

  与己比,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大部分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在全区排位与上年同比前进了12名。

  与人比,我市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发展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发展的压力还很大。

  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面对国情、区情、市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梧州的未来何去何从,如何重铸辉煌,是市委在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梧州,把我市建设成为商贸旅游兴旺、轻型工业发达的特色明显的岭南山水名城的发展目标。市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致力于把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和商贸旅游中心的发展方向。

  今年5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梧州调研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梧州的发展定位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我市处于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交汇节点的区位优势,利用即将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努力建设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北部湾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市委根据郭声琨对梧州发展定位的科学论断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战略布局的要求,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从梧州基本市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清晰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是在全球经济融合、中国发展大局的背景下,总结梧州千年发展史、百年兴衰史,重新认识梧州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立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而提出来的,符合历史经验、经济规律和发展现状,符合中央精神、自治区要求、梧州实际和全市人民愿望,是科学可行、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过程: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心血

  521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梧州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全市要认真深入传达和学习讲话精神,从而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发展的具体结合点和切入点。

  会议同时决定,市委办组织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文件起草小组,结合讲话精神,就梧州当前的发展定位进行调研,拿出梧州发展的总体规划,再召开市委全会讨论通过。

  由市委办、市经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起草小组成员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紧张的起草工作。

  讨论、研究、起草;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3个月的时间里,起草小组召开多次全体会议和工作班子会议,对《决定》稿反复修改,先后正式改稿10多次。

  系统的理论学习,是起草好《决定》的基础。起草小组认真学习并整理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梧州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书记余远辉、市长王凯对梧州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等学习资料。此外,还深入研究和借鉴了市内外对梧州市经济发展的许多调研成果。

  市委书记余远辉为《决定》的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对文件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基本框架以及起草工作方式等作出重要指示。起草小组上报的每一稿,余远辉都逐字逐句地认真审阅,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作出重要修改。

  市长王凯从推动梧州实现大发展的角度,对《决定》涉及的多个方面工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他市委常委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也先后对《决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决定》的思路和内容。

  730日,市委召开第45次常委(扩大)会议,在传达贯彻全区上半年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的同时,要求要结合全区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来完善好拟提交市委全会的三份文件,并在815日修改定稿,交常委会讨论。

  一稿、二稿、三稿……《决定》稿在反复修改中不断成熟,起草工作顺利、有序地向前推进。

  海不辞水,始成其大;山不辞石,故成其高。为了集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各界群众的智慧起草好《决定》,市委决定,对需要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讨论的三份文件,在全市上下广泛征求意见。

  人大、政协、各县(市、区)、经济部门、中(区)直驻梧部门单位、市直其他职能部门、各民主党派等等一场场形式新颖、畅所欲言的座谈会相继举行。

  有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建议,作为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应该增加思想大解放方面的内容。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里应该加上发展重工业内容。也有经济界人士表示,在复兴老工业基地问题上,应该对一些老工业基地进行重新布局。一些职能部门负责人也提出了相关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条条意见,一份份建议,源源不断汇集而来,化为一份份写满修改意见的反馈文本,集中成一条条梳理归纳后的意见建议,为《决定》起草工作打开了新的视野。这份1万多字的《决定》,前后收到各界意见建议100多条。起草小组的工作人员逐一梳理、归类,逐一加以研究吸收、修改。

  820日,市委常委会专题对修改定稿的《决定》等三份文件进行讨论,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最终形成《决定(讨论稿)》。

  821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的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隆重召开。会议特别安排一天半的时间,对《决定(讨论稿)》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力求使这一份事关梧州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能进一步完善、精简。

  每一次修改,都凝聚着对梧州改革发展更新的思考、更远的谋划;每一字调整,蕴涵着对梧州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多的期盼。

  千锤百炼出真金。822日,散发着墨香、1.057万字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的坐席前。在随即的举手表决中,《决定(草案)》获得了市委委员的一致通过。

  成果:继往开来锐意创新的纲领性文件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科学定位城市发展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决定》,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通篇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充满改革创新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市未来三至八年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发展举措,既富理论性,又具实践性。

  《决定》浓墨重彩地阐述了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我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拥有的优势,提出了必须着力打造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为加快建设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提供支撑

  发展,加快发展,更需要科学发展。梧州的经济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决定》中十分明确地指出,用八年左右时间把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还必须从今年起继续用三年左右时间夯实发展根基,为后五年的跨越式大发展提供条件,这是由梧州的市情所决定的。

  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这与我市年初提出的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的战略部署,只有两字之差。而就是这两字之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发展需要。

  市委书记余远辉在全会开幕时强调,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根据我市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及今年到明年立体交通格局即将形成的新优势,我市在两年后将迎来大发展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符合梧州实际。而今年全区上半年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为了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也考虑到与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同时,因条件发生变化,立体交通网络建成还有一个过程。为了更科学地谋划发展,市委把打基础时间往后延伸一年,重新谋划发展战略,确定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

  因此,抓好今后三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强调,今后三年,要加快制订并积极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规划的大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末把梧州建成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一个科学的城市发展定位,一个顺应形势需要、经济规律和发展现状的决策部署。

祥雨初霁映玉宇,晴空万里展宏图。这份已经展现在市民面前的实事求是、振奋人心的《决定》,将为梧州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  肖苗生)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