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时工作制”和“弹性警务勤务制”结合彰显威力
梧州市万秀区钱鉴派出所扎实推进“三基”建设成效显著
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黄营 郑浩
近日,梧州市公安局万秀分局钱鉴派出所全体干警看着2006年的一组数据喜上眉俏:去年该所累计破刑案27起、逮捕20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13%、100%;破毒品刑案2起、捕涉毒人员4人,缴获毒品k粉32克、摇头丸300粒,分别完成任务的200%、400%,这成绩排在辖区乃至梧州市各基层派出所前列。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该所破案成绩有个可喜的特点,该所在去年8月份已经全面超额完成破案打击任务,而辖区治安稳定,干警们主动请缨协助、支援兄弟单位。该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三基”工程的建设,他们以此为契机,理顺“三基”工作与其他公安业务的关系,立足辖区以社区警务建设为龙头,合理设置治安亭、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设立护校队、护厂队,多方联动,打造立体、网格状街面巡逻防控机制,创建了基层治安防控的群防群治新模式。
“错时工作制”和“弹性勤务制”盘活警力,夯实警力保障的基础。
钱鉴派出所辖区位于梧州市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覆盖面广,治安复杂的场所和路段多,流动人口多,成分复杂,过去辖区发案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钱鉴派出所抓住“三基”工程建设这个机遇,根据发案特点,将治安防控放在“以防为主,长效控制”。他们将辖区划分为警车巡逻区、自行车巡逻区、民警步巡区、治安亭控制区、便衣(治安联防队员)巡逻区,按时段分部位,动静结合、公秘结合,合理安排人员警力,进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定“警务跟着警情走”的工作思路,实行错时工作制和弹性勤务制度。派出所内部推行主副班负责制的错时以及“一所两警”的弹性,将派出所现有民警分为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派出所日常的工作由当天的主班、副班民警负责,除了有巡逻任务的民警外,其他民警遇到警情则打破分工,快速反应,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以社区警务建设为龙头,打造立体、网格状街面巡逻防控机制。
钱鉴派出所在依托社区设立3个社区警务室的基础上,加强了流动警务室的建设,在治安复杂,发案率高的辖区职业中专、工厂企业,共设立了15个流动警务室,社区民警在警务室设立办事留言本,然后与社区主任、治保主任一起,穿村入屯、走家串户,在加强了解人口管理的同时,又起到巡逻防范的作用。同时还能把当前的多发案件通报群众,做到“治安警示到小区、防范知识传到户”,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在治安复杂的地段以及进出市区的通道路口设置治安亭,配置民警和治安队员,在重点时段坐岗执勤。提高了面上的见警率、管事率,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去年8月初,一群众来到位于钱鉴汽车站执勤岗报称,发现抢走其金项链的嫌疑人在车站附近出现。民警迅速出击,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石某、韦某、陆某,捣破这个专门抢夺金项链的团伙,破获刑事案件8起。
利用社会力量组建治安巡逻队,构建综治体系。
针对钱鉴辖区可防案件多在3所职业中专以及7家大型企业间发生的特点,派出所在去年初与各学校、企业协商,根据“民警指导、社会参与、单位出资”的原则,在社会上招聘有保安从业经验素质好的人员成立了3支护校队共30人,7支护厂队共183人。这些人员由派出所统一管理、培训和指导。护校队、护厂队对学校和企业内部以及周边地区进行巡逻,使学校、企业的发案数明显下降,某职校由2005年发10起刑事案件下降为去年的2起,下降80%。同时,派出所还在辖区建立了以治安队员为班底的治安联防巡逻队、以治保会成员为主的巡村队、以小区保安为成员的守楼护舍队、以社区低保户为主要成员的义务巡逻队。各巡逻队分片包干、点面结合、互为补充,遇有警情互相通报,民警快速出动,形成围追堵截的网络。去年7月2日凌晨1时许,以徐某、黄某、林某为首的盗窃团伙在辖区某宿舍楼盗窃铝合金窗时,被巡逻队员发现,警情被迅速反馈到派出所,值班巡逻民警、治安联防队、以及临近的几个小区保安队、巡村队快速反应、联动出击,最后将分散逃跑的三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正因为钱鉴派出所利用社会力量组建治安巡逻队,搞活了群防群治工作,提高了对辖区治安复杂区域的控制力。辖区发案少了、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破案任务令干警们犯难。于是,该派出所干警主动走出辖区协作其他的所破刑案、破大案。2006年11月15日中午,钱鉴派出所接到可靠线报,晚上7点左右将有一藤县和贵港籍的贩毒团伙在梧州市区某广场附近进行毒品交易。于是,钱鉴派出所马上把这个情况通报了万秀区的另外一个派出所,他们一起协调、合作,经过耐心的守侯,终于一举抓获了狡猾的贩毒分子6人,并当场缴获毒品k粉32克、摇头丸300粒,面包车一辆,彻底地摧毁了这个贩毒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