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首长要担当起维护稳定的重要责任
余远辉
有的地方行政首长认为,维护稳定是党委的事,是政法委的事,与政府无关,政府的职责是抓发展,行政首长抓好经济就行了。这种思想是片面的,是有害的。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地方行政首长作为一方主要官员,必须克服只顾埋头抓经济社会发展,而忽视和放松抓社会稳定的思想,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维护稳定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坚定立场,讲究方法,探索规律,切实担当起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一方平安,进而造福一方百姓的神圣职责。
一、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切实增加抓稳定的坚定性。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方面有所不同难以避免。作为一级政府、一名地方行政首长,必须认真处理好这一关系,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
第一,维护稳定是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重要职责。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而在实际工作中,地方行政首长往往只强调抓经济却忽视抓稳定,不同程度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固然有职责分工的原因,但重要的根源是维稳意识不强,对维稳工作重视不够。
维护稳定不仅仅是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的责任,更是党委、政府及各个部门的责任。地方行政首长要带动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维护稳定工作。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把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带头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掌握本辖区稳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努力形成党政负责、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抓稳定是抓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几年,梧州经济发展是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递增,这都得益于有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从这几年的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城市建设来说,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个别地方不重视维护稳定工作,结果矛盾激化了,事件暴发了,影响扩大了,在上级要求下,在群众期盼下,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资金来重新补上抓稳定的这一课。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近期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给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
第三,抓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重要保证。当前,在新旧体制激烈碰撞、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形势下,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地方政府特别是行政首长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努力夯实基础,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维护稳定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地方行政首长必须将维护稳定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充分合理调动行政资源,努力夯实基础,不断建立长效的社会稳定机制。
一要抓基础,夯实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在人、财、物方面加大对平安建设的保障力度。统筹规划,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平安建设经费和群防群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加快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单位的建设。
二要抓队伍,提高素维护稳定,关键在人,前提是有一支作风硬、业务强、能战斗的队伍。要巩固发展基层政法综治队伍、维稳信访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一是针对警力不足的情况,想方设法增加编制,配备人员。二是着力于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教育、监督和管理。三是以公安机关“三基”等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两所一办”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四是着力抓队伍执法能力建设。狠抓能力的培养、锻炼,提高其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抓信息,赢得主动。耳不聪,目不明,是地方行政首长抓维护稳定工作的大忌。要建立健全社会稳定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编织社会稳定信息收集网络,逐步建立起维稳信息联络网络,建立触角深、涉及面广、反应灵敏、畅通高效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报送机制,让维稳信息能第一时间到达行政首长处。强化情报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对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争取时间、赢得主动,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
四要抓排查,逐项疏导。切实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逐项分析研究,逐项落实责任,逐项疏导化解,使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把日常排查分析和集中排查分析相结合,坚持乡镇村(街)定期排查制度。按照“边排查,边解决”的原则,对排查出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分类分组进行专题调研,从中分析成因,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建议,并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
五要抓化解,解决矛盾。积极主动、稳妥细致地做好矛盾化解处置工作。加强对维护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行政首长深入一线,亲自解决矛盾和问题。派出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众力量,共同做好稳定工作。要高度重视接访工作,地方行政首长定期到市信访办接受群众来访,帮助解决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处理、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
六要抓宣传,舆论导向。维护稳定,人人有责。抓好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养成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纷争的良好习惯;建立一支农村法律助理员队伍,每个村培养出一到两个的法律助理员,让这些法律助理员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司法调解、法制宣传工作,带动农村一大批群众自觉学法、懂法、用法。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要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必须解决好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疏通群众上访的渠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好的为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维护社会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还是制定本地区的文件,要时时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尽可能让改革的政策、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二是抓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来,我们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每年在完成自治区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结合梧州的实际,抓好关系百姓利益的十件实事,特别是把地质灾害治理、全市64万户农房进行保险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解决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群众安居乐业。
三是抓好大接访,畅通上访渠道。作为政府,要畅通群众上访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使群众心畅气通,才是排除不稳定的因素的好办法。从2004年开始,我们定期安排一名市领导到信访大楼进行接访,让领导亲临一线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同时整合资源开展行政机关联合大接访,由相关部门进驻信访大楼共建接待服务窗口,使来访群众反映的诉求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既正确引导群众按合法程度表达诉求,加强各部门联合接访,联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又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